更漏子·钟鼓寒

更漏子·钟鼓寒朗读

钟鼓寒,楼阁暝,月照古桐金井。深院闭,小庭空,落花香露红。

烟柳重,春雾薄,灯背水窗高阁。闲倚户,暗沾衣,待郎郎不归。

译文

钟鼓寒重,楼阁晦暗,月光照着金井边的古桐。深深的院落紧闭,小小的庭院空寂,落花沾着香露铺满了一地残红。

烟柳重重,春雾淡薄,在高阁临水的窗前,灯光就要渐渐熄灭,眼见天色就要亮了。她百无聊赖地倚靠着门户,眼泪暗暗地落下来沾湿了衣裳,她苦苦等待情郎归来,他却迟迟不归。

注释

更漏子:词牌名,双调四十六字,上下片各六句,两仄韵、两平韵。

钟鼓寒:传来的钟鼓声似乎带着寒气。

暝(míng):昏暗。

古桐:老桐。

金井:以铜为栏的井。

灯背:意思是掩灯。

水窗:临水之窗。一作“小窗”。

暗沾衣:即暗中流泪沾湿衣服。

郎不归:一作“归未归”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周世伟.韦庄词汇释别解: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,2009:104-105

2、陈如江编注.红楼别夜堪惆怅 花间词:山东文艺出版社,2014:72

3、赵崇祚编选;夏华等编译.花间集(图文版):万卷出版公司,2012:85

更漏子·钟鼓寒创作背景

  该词具体创作年份未知。该词是一首代思妇立言的词作,是韦庄为应歌而作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黄进德.唐五代词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1:113

  上片一开始,词人就借助于丰富的想象,给这位思妇造成一种孤独的氛围,一个寂寞的环境,在“钟鼓”之后着一“寒”字,而冷清之意全见:在“楼阁”之后缀一“瞑”字,而昏暗之色如绘。加上那轮淡淡的冷月,照在井边的老桐树上。多情的思妇独立小庭,无语凝思。这是从女主人公的视觉来写客观的景物。深深的院落关得紧紧的,小小的庭除显得空荡荡的,她伫立闲阶,逐渐看到露儿滴了,红色的花瓣带着浓郁的香气悄悄地落了下来,从而把自己的寂寞生活跟落花的飘零命运联系起来。这是从女主人公的感觉来写客观景物的。客观景物都带有思妇主观的感情色彩,即景即情,亦人亦物,不知何者为人,何者为物,何者为景,何者为情,浑然一体,妙合无垠,使凑者从中得到很好的审美享受。这个意境,跟李白《菩萨蛮》的“暝色入高楼,有人楼上愁”极其相似。该词让那个脉脉含情的思妇隐藏在画面之外,用烘托的手法,揭示了思妇的内心世界,读来韵味无穷。

  下片是从时间的推移上,继续用景语来烘托思妇的愁绪。露重雾稀,杨柳低垂,已是黎明的景象,而那个思妇仍然背着灯儿,守着窗儿,渴望着她的心上人。这“灯背水窗高阁”,恰到好处地表现思妇幽居独处而产生的孤独黯伤的心理。“闲倚户”三句,“倚户”为了“待郎”,泪下“沾衣”,是因“郎不归”。“闲”是无事可做,但这里的“闲”又不是无事可做,“街户待郎”便是极要紧的事,不过表面看上去似乎确是无事可做。“暗沾衣”的“暗”,乃是昕望不遂,悲从中来,泪下沾衣而不自知。可谓无一字不加意著力。如果说“钟鼓寒”三句,是“月上柳梢头”的薄暮,那么“深院闭”三句,就是“灯火已三更”的深夜,而“烟柳重”三句,则是“曙色东方才动”的黎明了。从时间的推移上,表明思妇凝望之久,痴情之重,在满怀希望的期待中,逐步走向失望的过程。“待郎郎不归”是作者点睛之笔,又是思妇伤心之语。执此句以回读上文,更感觉其中步步置景设色之妙。

  全词以景语为主,只在结尾三句写到女主人公的神态、心态,以此点明主题,强化景语效果。用疏钟、淡月、坠露、昏灯等景物,造成一种凄凉寂寞的氛围,又用纾缓、低沉、呜咽、断续的旋律,加深思妇的无可奈何的愁思。形式上虽然没有出现愁苦的字眼,骨子里却充满着哀怨的感情。

韦庄

韦庄(约836年─910年),字端己,杜陵(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)人,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,唐朝花间派词人,词风清丽,有《浣花词》流传。曾任前蜀宰相,谥文靖。 ...

韦庄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蜻蜓转逐断香飞,歌鸟残春听渐稀。为报琅玕应结子,荒山秋晚凤凰饥。

()

奉命筹军国,非关玩物华。新凉犹未至,馀暑正方赊。

鸣骑依残渡,行旌带晚霞。无劳呵殿急,恐警野人家。

()

太原李,继忠襄。京兆李,王咸阳。唇齿相依势相望,搆谗煽虚撼金床。

王纲偏,圯弗攑,上弗急君父,同盟不相援。徵兵关中伐太原。

()

独寻清凉寺,还望翠微亭。客散竹间月,僧闲松下经。

江声回近浦,野色到虚庭。白发山中叟,为予诗眼青。

()

新安江色近,一曲抱村幽。日暖蘼芜岸,风恬杜若洲。

亭台通鹤径,篱落系渔舟。四百滩头路,将因到子猷。

()

君已厌折湖上花,我犹驱迫坐两衙。须知乐事属閒客,日日携觞不在家。

况君才力自少对,取次落笔成天葩。春风湖上与之敌,豪放丽绝无以加。

()